布局低轨卫星,中国版“星链”要来了!与马斯克的Starlink有何区别?
2月24日刊登消息,中国计划发射将近13000颗卫星从而组建属于自己的星链系统对抗SpaceX的Starlink(星链)系统。
中国将组建数量庞大的近地轨道卫星,这个项目被命名为“GW”,根据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间研究学院的徐教授公布的消息,中国将组建数量庞大的近地轨道卫星,这个项目被命名为“GW”。虽然他没有提及具体的细节,但是在2月15号刊登的《指挥控制与仿真》一文祝中徐教授的团队表明中国将初步组建包含12992颗卫星的星链系统。
虽然GW项目并没有透露更多的详细内容,但是根据此前计划,在2027年中国的空间卫星数量将和SpaceX的数量相当,均达到12000颗以上。
1、低轨道卫星的重要性
所谓低轨道,是指高度小于2000公里的卫星轨道。由于距离地面近,低轨道卫星具有低延时、传输速率快的优点。而小型卫星是指质量小于1吨的卫星,由于质量小,制造成本偏低。
星链成功组网之后,这个赛道吸引了全球众多厂商入局,中国版“星链”自然也不会缺席。
这其中,国企是主力军。
2016年,央企航天科技集团宣布“鸿雁计划”——到2025年在低轨道部署300颗小卫星。2018年,鸿雁计划的首颗卫星成功发射。
航天科工集团则推出了“虹云工程”,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56颗小卫星,也在2018年发射了首颗卫星。同样在2018年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提出了“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”,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20颗小卫星,2019年首批两颗小卫星发射成功。
这些计划中,鸿雁计划是为了满足海洋、气象、交通、环保、地质、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监测数据信息传送需求;虹云工程则主要是为飞机、轮船、客货车辆、无人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定位和通信服务。
民企力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。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参与投资了银河航天的“Galaxy计划”,该计划将在低轨道部署650颗小卫星,目前已有7颗卫星在轨运行。
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投资的时空道宇,则在今年6月2日发射了“一箭九星”,全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,接下来,时空道宇还将在三年内发射63颗卫星,以组网为自家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。
显然,中国这些版本的“星链”和马斯克的并不相同,国家队的项目更接近新基建的定位,为专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服务;而民企的项目更侧重于汽车导航服务。
,皇冠线上开户(www.hg8080.vip)是一个开放皇冠正网即时比分、皇冠线上开户的平台。皇冠线上开户平台(www.hg8080.vip)提供最新皇冠登录,皇冠APP下载包含新皇冠体育代理、会员APP。
其实,汽车导航领域我们已经有了“北斗”卫星定位系统,为什么还需要更高精度的导航呢?甚至精度要精确到厘米,对于汽车导航而言,真的有必要吗?
如果只是普通汽车,的确没必要。但科技总是面向未来的,对于汽车而言,最具现实感的未来应用就是自动驾驶。对于自动驾驶而言,定位和导航的精度不仅关乎着运输安全,还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。
自动驾驶,需要高精度导航。否则,一厘米的差池都可能酿成危险。
2、马斯克的Starlink星链系统
Starlink是由SpaceX公司发射的一种近地轨道的小型卫星。他在天空中形成密集的数据网络,可以带来低延迟的宽带网络服务。其支持流媒体、在线游戏、视频通话以及社交等各种应用程序。还可以帮助手机终端设备定位、接受更新并访问实时数据。
根据多方资料显示,Starlinlink在此次俄乌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虽然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并没有正面承认这一点,但是乌克兰在战时还能获得不间断的、独立并且安全的高质量网络通信,这绝对和Starlink是分不开的。特别是在针对俄罗斯的通信干扰情况下,还能继续稳定运行,足见这一系统的抗干扰能力。
此前马斯克曾经表示,要限制Starlink在乌克兰的使用范围,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指出乌克兰人使用Starlink操纵无人机直接对俄罗斯进行打击,这样这项数据服务已经远远偏离了民用的标准,并被指责有推动战争的嫌疑。
3、我们的GW计划和Starlink的区别
截止目前,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已经向太太空发射了将近2000颗卫星,并且开始了部分地区的数据测试服务。特别是在俄乌战场上,乌克兰一直是由Starlink提供的卫星影像、火炮定位、数据通信等服务的。
我国的GW计划和Starlink有很多相似之处,比如两者都是利用大量的低轨道卫星提供的全球互联网服务,而且都采用了高频段的信号传输。所不同的是,Starlink预计发射数量为4.2万颗左右,运行在近地500公里的轨道。而我们的GW预计发射1.3万颗左右,运行高度在500-1200公里之间。GW暂时不会像Starlink一样服务全世界的网络,GW更多的是专门服务中国本土和周边等地区。
站在某个角度,卫星网络可能是人类互联网的一次革命,让互联网接入方式变得更简单更快捷,作为一个科技大国,我国不可能失去这次好机会,这可能是我国为何要打造“GW”卫星网络的原因,实力不允许我们不这么做。
来源:趣味探索,新周刊,晓峰哥解说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网友评论